而产业链的长度,不仅影响着汉服对洛阳的经济带动程度能有多大,也影响着洛阳汉服产业在全国的核心竞争力有多强。★“洛阳汉服产业相当于是借鸡下蛋,全国现在很多地方都是★★★‘汉服+文旅★’,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,洛阳目前是在文旅上有优势,从而带动了汉服消费的爆发式增长,但在汉服产业上独特竞争优势有限。★”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。
有观点认为,汉服产业对地区文旅的带动效应也相对有限★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认为★★:“汉服不是淄博的烧烤★★,它引领不了一个产业★★★,烧烤你今天吃了这个明天还想吃另一种,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,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区域核心品牌,带动旅游和持续性消费,光烧烤原材料的产业链就有多大★★?但体验式汉服有多大的潜力和可持续性呢,这值得深究。洛阳旅游不可能单凭汉服就可以出圈出彩。”
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有61家5A级景区都在使用山东曹县的汉服,曹县汉服在5A级景区的市场份额超过90%,包括洛阳的洛邑古城、西安的大唐不夜城★★、济南大明湖等景区。景区汉服来源于曹县,意味着洛阳的汉服产业尚未形成属于自己的完整产业链条,产业链中上游仍存在★“外部依赖”★。
此外,即使不与其他城市相比,洛阳汉服产业内部也存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问题,比如★★★“50米内有20家汉服店★★★”等等。洪勇表示,由于汉服市场扩大★★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出相关产品,导致市场竞争加剧。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,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服务质量,导致游客对“汉服+旅游”的评价下降★。
据介绍,《汉服术语》是目前我国针对汉服设计领域条目最全★★★、定义科学的术语规范,解决了汉服传承与创新中术语不统一★、定义模糊★★★、形制错误等现实问题。《汉服设计通则》则首次从设计的视角,科学地制定汉服设计的技术指标★★★、实验要求以及评价准则。这两项团体标准的发布★★★,让国内汉服市场开始“有标可依”★★。
这样的场景,如今在洛阳市老城区的景点中随处可见。近年来★,“穿汉服游洛阳”已成为一场席卷整个城市的文旅浪潮★★。数据显示,洛阳汉服经营主体在2023年初仅有18家,如今已经激增至3000家以上★★,两年时间迎来了“百倍增长★★”。2024年★★★,洛阳市洛邑古城游客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,在全国国庆期间热点旅游景区排到了前十名。
这家汉服妆造店位于洛邑古城景点附近,它所处的街道原本是洛阳的“汽修一条街”,但随着“汉服+旅游”模式的爆火,这条街也成为了★“汉服一条街”。上述老板向记者表示:“我刚来的时候很多店连招牌都没来得及换,顶着‘汽车音响★’的招牌租汉服★。”
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向记者表示★★:★★“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,是中国汉服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★。这为洛阳打造汉服体验游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。深厚的文化底蕴、多元化的旅游产品、丰富的旅游活动和强大的宣传推广,是洛阳能凭汉服‘出圈’的原因所在。★”
记者了解到,在洛阳花200多块钱★,就可以享受从挑选汉服、精致妆造到景点专业跟拍等一系列服务★。一家汉服妆造店的老板告诉记者:“我之前算过★★,一件租金一百多块钱的汉服,能给周边带动至少600块的产值,包括妆造设计、跟拍摄影、景区消费和餐饮住宿等等,这都是衍生消费。”
这场★★“汉服热”★★,“穿★”出了洛阳文旅的新赛道。河南省人大代表赵书政提供的数据显示★★,2024年洛阳汉服体验店数量激增,全年吸引520万人次体验汉服,带动消费8★★★.8亿元。2024年,洛阳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208.59亿元,同比增长16%。
仅凭一件汉服,或许难以带起整个洛阳“穿越经济”的庞大版图,但随着各界力量的持续发力,克服重重挑战★★,这场★★“汉服热”将会持续下去,温暖文旅产业★★★,为地方经济新增强劲增长引擎。
洛阳汉服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向时报记者表示:★“这几年★★★,汉服产业的繁荣为洛阳市文化旅游业注入了强大的新活力★★★。随着人们对个性化、体验式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,汉服体验成为了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★★。★★★”
记者了解到,目前国内汉服市场仍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,常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形制混乱等问题,许多汉服店也存在不同朝代装束和道具★★★“混搭”的情况。洛阳市老城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★★“我们接到的汉服投诉里面★★,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质量不好和搭配混乱的问题。★★”
★“我从东北过来的,之前在网上刷视频看到有小姐姐穿汉服打卡洛阳的景点,一直想自己来玩一验一下,出几张美图发朋友圈。★★★”大年初四,在洛阳的应天门,一位身穿汉服的女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★,旁边有妆造店的摄影师在指导她拍照姿势。
夜晚的洛邑古城灯火通明,青石板路被大红灯笼的余光染亮★,一群身穿唐代襦裙★、披着厚厚披风的年轻女生手持团扇,步履轻盈的穿过朱漆大门★★。不远处★★★,有摄影师指导两个身穿汉服的小朋友调整姿势。镜头中★,汉服与飞檐翘角的古城相映成趣。
一件汉服“穿”联古今,让洛阳的★★“穿越经济”实现爆发式增长,也成为了洛阳文旅产业新的增长引擎★。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,洛阳汉服产业仍存在借鸡下蛋、产业链带动效应有限等情况★★。
上述负责人表示★★★,自洛阳汉服研究院成立以来,举办了“全民汉服大赛”等各种活动展览和文化交流,提高了洛阳汉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同时★,洛阳汉服研究院还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,推动了汉服标准的制定和汉服产业链的整合★★★,为汉服产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★★。
尽管汉服如今已经成为了洛阳文旅产业“新符号”,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洛阳汉服产业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★★:其一,存在“借鸡下蛋”的情况,洛阳的汉服绝大多数生产于山东曹县,导致洛阳的汉服产业链★★★“长度有限★★★”,对经济带动效应并未充分展开★★;其二,同质化竞争激烈,产业仍需加强标准建立,走向高质量发展★。
为解决这些问题★★,洛阳汉服研究院联合多家高校和企业★★,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和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到各地进行调研★★,在2024年12月与洛阳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正式发布了《汉服设计通则》《汉服术语标准》等两项团体标准。
“我们店一共有300多套汉服★★★,都是从曹县买的,不同的汉服可能来自于不同厂家。我们自己不进行汉服的设计,只挑选合适的汉服购买。”在洛阳市应天门景点附近,一家汉服妆造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。在该工作人员眼中★★★,汉服妆造馆比拼的不仅是汉服的数量和款式★,更是化妆师的妆造能力和摄影师的拍摄能力。
围绕着汉服★,洛阳形成了一条涵盖设计、制造★★★、租售★、妆造、跟拍等多维度服务的全产业链★。一些社区也开始免费进行美妆等方面的培训,带动地区就业,以洛阳市老城区的大唐宫社区为例★,2024年推出了美肤化妆、手工编织等8门课程,开展多场社区创业就业培训。2024年10月,洛阳市西工区总工会也开展了为期5天的★“汉服妆造技能培训班★★”,助力下岗、待岗职工和未就业大学生等群体就业。
扫一扫,加微信:
扫一扫,加公众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