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。2000-2010年为起步阶段,此期间开始引入基础电子功能,如中控显示屏初现★★★,有简单人机交互探索,但智能化程度低。2010-2015年进入成长阶段,多媒体功能走向丰富★★★,导航功能发展,从离线走向在线★★★,同时初级智能化集成出现★★,电子系统间联系渐密。2015-2020年快速发展,智能交互升级,触摸显示屏和语音交互普及,智能驾驶辅助与座舱融合,车联网兴起,车辆能远程控制★、获取实时交通信息等。2020年至今处于创新发展阶段★,多模态交互深化,手势★★★、面部识别等投入使用,高算力芯片应用,软件生态不断丰富,第三方应用增多★★★,汽车向智能终端转变★★★,且个性化与场景化服务出现★,能依据驾驶习惯、场景提供专属服务,还可与智能家居联动★★,中国智能座舱行业逐步迈向更高水平发展。
我国智能座舱在技术集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。例如,语音识别技术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日益成熟★★★,能够实现语音导航★、语音控制多媒体播放等功能,并且识别准确率不断提高。据统计,我国智能座舱市场在2023年的规模约为1055亿元,并预计在2024年达到1347亿元。
相关上市企业★★:德赛西威(002920)、华阳集团(002906)、索菱股份(002766)★★★、均胜电子(600699)、路畅科技(002813)★★、中科创达(300496)、诚迈科技(300598)、长城汽车(601633)、长安汽车(000625)★、小鹏汽车(HK.09868)、理想汽车(HK★★★.02015)
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《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重磅发布,《报告》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,分析智能座舱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,挖掘智能座舱行业的发展潜力,预测智能座舱行业的发展前景,助力智能座舱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注★: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《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产业链★★、发展历程、重点企业以及发展趋势研判: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智能化需求提升,中高端车型市场将成为智能座舱的主要增长动力 [图]》行业分析文章,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,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★。
本《报告》从2024年全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环境、整体运行态势、运行现状、进出口、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,系统★★★、客观的对我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,展望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趋势。《报告》是系统分析2024年度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★,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智能座舱行业的发展状况、开展与智能座舱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,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★★★,可供从事智能座舱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、科研机构★★、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★。
智能座舱行业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硬件与软件供应商,到中游软硬件集成商,再到下游整车制造与销售企业的全方位生态体系。上游主要包括芯片、传感器、面板、车载音响、液晶仪表盘、智能座椅、液晶中控屏等硬件供应商,以及操作系统★★★、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等软件提供商★★★,这些供应商为智能座舱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和软件支持★。中游则是车载信息显示系统、车载通讯系统、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软硬件集成商,他们负责将上游的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★★★,形成完整的智能座舱系统★。下游则是整车制造企业,他们将这些智能座舱系统集成到汽车中★,形成最终的智能座舱产品,并销售给终端用户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★★★,智能座舱行业产业链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日益紧密★,共同推动智能座舱技术的创新和升级。
智能座舱是指将车内的各种电子系统(如信息娱乐系统★、仪表盘★、抬头显示、座椅控制系统、空调系统等)通过智能化技术进行集成,为驾乘人员提供智能化★、舒适化、个性化的驾乘体验的空间。它利用先进的传感器、芯片、软件算法和通信技术,实现座舱与驾乘人员★★★、车辆以及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★★★,是汽车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的关键部分。智能座舱可以根据其功能、集成度以及智能化水平进行分类★★★,具体分类如下。
相关企业★:延锋伟世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、东软睿驰汽车技术(上海)有限公司★★、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
公司以“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,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”为品牌理念★。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★★,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、专项定制、月度专题、可研报告、商业计划书、产业规划等。提供周报/月报/季报/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★,内容涵盖政策监测★、企业动态、行业数据、产品价格变化、投融资概览★、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相关报告:智研咨询发布的《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》
扫一扫,加微信:
扫一扫,加公众号: